名人轶事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李纲与湛江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建炎二年,宋高宗将已经贬至鄂州的李纲再次贬到海南万宁。当时海南岛被人称为“海外”。宋代贬臣,惩罚较重者一般是安置岭南,被贬至“海外”。也正是由于这次贬谪,李纲和雷州半岛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年,李纲四十六岁,陪伴他踏上漫漫长路的,惟有次子李宗之。

李纲与湖光岩:

“楞严存古寺,点缀岩光湖。一亭编炮茂,几树洁檀殊。惜无苏轼迹,但有李纲书。拂壁寻诗句,三韩有硕儒。”这首诗,是郭沫若先生1961年春在游览湛江湖光岩地质公园时所作。事实上,因海南有黎人兵乱,李纲滞留雷州期间,为李纲亲临湖光岩提供了一个契机。李纲受既是福建同乡又是京师同窗的湖光岩楞严寺长老释琮之邀,确实到雷州府遂溪县的“陷湖”一游。陷湖一典故在清代《遂溪县志》里有载:“湖之先为宁、托二村。有白牛至,宰而食之,村陷为湖,惟老妪不食,存焉,因名陷湖。该湖清澈无垢,沒肩尚可数足指纹,湖深无底,大旱不涸,淋雨弥月亦不溢,人以为奇。”遂溪城有这种奇观,显然正是沉浸失落愁绪中李纲排遣愁苦调整心情的好去处。李纲游玩湖光岩期间,作有《赠琮师》一诗,万历年间的高州、雷州两府的地方志都有收录。李纲心旷神怡欣然举笔题写“湖光岩”三字。《遂溪县志》有记载:“宰相李纲謫雷,爱其景致,题湖光岩三字,与琮师勒于石壁。”现“湖光岩”三字刻于楞严寺大雄宝殿上方的摩崖上,“湖光岩”从此响亮得名。李纲的题字,让陷湖“改名换姓”,摇身一变成为了“湖光岩”,而“陷湖”之名渐渐为人们所淡忘。“孤忠伟节,一世之伟人”,能得到宋朝儒学大师朱熹这样的评价,可见李纲人品高贵,雷州人民更是虔诚地审视李纲流寓雷州这段历史,将其列入十贤。李纲与湖光岩缘分更是不浅,据《遂溪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年,遂溪知县宋国用因忠定遗迹构先贤书室,以莱公并祀之。后并于僧舍,李寇二公牌位亦废”。宋朝两任宰相李纲和寇准在湖光岩享受遂溪乡民致祭,地位崇高。现《李纲醉月》雕像屹立在湖光岩玛珥湖畔,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李钢与流牛滩:

古代雷州地势狭长,属于原生态原始热带丛林,灌木丛生,猛兽出没,北部是高台峻岭,没有江河通达内陆,淡水缺乏,人口稀少,气候湿热烟瘴儞漫。除了海路,可开辟陆路通道的当属地处“河之涯,海之角”的遂溪流牛滩一线。流牛滩自秦汉隋唐始已经成为通往内陆的主要通道,但真正作为官道应始于唐盛于宋。《析津志》共记述了元代全国约四十条主要驿道,自梧州至雷州、琼州便列其中,遂溪的流牛滩虽只是这条驿道的一小段,但足见其地位之重要,此道自廉江新和驿后,依次分别是桐油、城月、雷州、将军、英利、沓磊、白沙,然后渡海到达海南岛。历史告诉我们,遂溪的流牛滩是古代进出雷州的主要通道,流牛滩是南来北往必经之路,千百年间咽喉要冲的地位相当突出。史实证明,流牛滩正是李纲当年被贬南来和北归的必经之路无疑。

诗人观赏美景流连忘返,可日晕乏红黄昏已至。李纲一行忙着往城月赶路,沿东坑坪、迈豪岭坪、横路、文智岭坪、车路头直奔城月驿。一路风尘仆仆,诗人仰望弓月感慨赶路的艰辛,才有李钢“宋时驿舍雷城月,曾照东渡客路长”的感情流露。

李纲万里投荒,不易其志。李纲不幸,遂溪幸。遂溪这样一座偏远小城邑有幸记载李纲的流寓足迹,见证其萍迹漂流的特殊岁月。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