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憨山在雷州

憨山,法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金陵全椒县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先锋村)。俗姓蔡,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

大师幼结佛缘,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十九岁削发为僧,尤其历经千辛万苦重修南华寺,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兴祖庭宗师。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研究,著作累累,弟子万千。明天启三年十月十一日,禅师世缘已尽,圆寂于南华禅寺,享年七十八岁。大师的肉身法像现供奉于广东南华寺内。

憨山十九岁出家,到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此后,憨山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万历元年,他来到五台山,喜爱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丽,便以此为号。明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把《大藏经》十五部送给天下名山寺庙,太后将其中一部送给正在东海牢山(青岛崂山)的憨山,朝廷在牢山建立海印寺,特请憨山主持。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因"私修"庙宇获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他在广东继续弘扬禅宗,并到六祖慧能的曹溪宝林寺说法,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一,为当时人们所赞同。憨山在粤五年,竟名满大江南北。

1596年憨山抵雷州之后,寓居在城西古寺。《憨山老人梦游集》有载:“三月十日抵雷州。着伍。寓城西之古寺。”这城西古寺便是天宁寺。雷州第一古刹天宁寺历来都是被流放名流的好居所,“雷州十贤”中的宋代名臣寇准、李纲、赵鼎、李光、胡铨、苏东坡等人贬居雷州或路过时,都曾在此寺或居或游。憨山大师踏着众多名贤先哲的踪迹来到天宁寺,虽曰“罹难”,但能落脚于环境如此幽静的地方,也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到了雷州,憨山精心为《楞伽经》作注。当年八月,总镇府有公文请他上广州。广州当地官民崇仰其学德,经常有人来访。憨山大师便穿着囚衣为民众说法,追随他学佛悟道者越来越多,他也立下弘经之愿,日日以布教、弘法、著述为事,并开始着手疏论《楞伽》、《楞严》诸经。

憨山到广东的第三年,他结交的人更多了,弘法的影响也更大了。当年正月,侍御樊友轩因册立太子之议得罪了皇帝,也遭贬谪到雷州,途经广州拜访正在那里校对《观楞伽记》稿的憨山。樊友轩向憨山询问雷州的风景如何。憨山得意地扬起手稿说:“此雷阳风景也。”樊氏浏览数页之后大为赞叹,当即表示愿意为书作序并设法募刻印行。《观楞伽记》是憨山在雷州的时候完成的,憨山幽默地把其视为雷州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可见他对那本书是多么的满意。

那年春天,憨山将《观楞伽记》刻印了100多部,赠送给海内各界人士,此举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他处患难中未忘佛事,而且唯恐死而无闻。憨山发现广东的风俗喜欢杀生,中元节都喜欢杀牲口祭拜祖先,市井间积牲如积薪,于是他举办盂兰盆会,劝说人在此日斋僧放生,用蔬果祭祖。不少人受他的影响,甚至丧祭大事、父母寿日也都放生斋素。

明万历三十一年,憨山大师的挚友真可大师在京中因刻书之事受连下狱,与其关系密切的憨山受波及。第二年正月,按院下了檄文,令憨山还戍居住,也就是要回到充军的原地雷州,于是憨山离开苦心经营的曹溪南华寺回到雷州。憨山想不到先前欲奔走朝廷为自己伸冤的真可大师有难,顿时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受达观(真可号达观)之厄牵连,憨山还能定下心来著书,是因为他想起达观曾说过“楞严说七趣因果,世书无对解者”,他悟及“春秋乃明明因果之书耳”,在雷州写下了《春秋左氏心法》,他认为“左氏心法,得之孔子。祖师心法,得之菩萨。入世出世,义莫大乎春秋也。”

憨山多才多艺,佛经、书法、诗词无所不晓。他弘法数十年,度引无数众生,影响巨大;他的《醒世歌》被制作为歌曲专辑,广为流唱;他的书法被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评为“五百年来见几曾”。在雷州期间,憨山曾谓学有三要:“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懂参禅,不能出世”。“为学三要”之说,成为17世纪以来三教一体的名言,对后世的禅宗思想及美学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