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陈上川

陈上川,名胜才,号义略,明朝高州府吴川南三都田头村人。据坡头南三镇田头陈氏族谱记载,陈上川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九月初四日,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享年九十岁。

陈上川少时家境颇为富裕,兄廷川经商,迁居海南。陈上川少年聪敏,学制艺,善诗文。明崇祯十四年考试生员,15岁被录入高州府学。次年父母染疫双亡,随舅父转读肇庆府学。

1644年,清军入关。清顺治三年十一月,明朝广西巡抚瞿式耜、两广总督丁魁楚、湖广总督何腾蛟等,拥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帝位,改元永历,明朝遗臣将士坚持抗清斗争。同年,刚满20岁陈上川弃文从武,加入了永历政权的抗清行列。陈上川在军中,既善书能文,又机智勇敢,颇受官兵的敬重。并在多次的行军作战中,屡立战功,因而他在军中很有威望。

抗清斗争风起云涌。1662年,朱由榔被俘;同年,与永历政权合作抗清,曾攻占过雷州府、高州府的李定国将军病逝于云南孟腊;与此同时民族英雄郑成功则于同年初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建立明朝地方政权,继续抗清。

清康熙二年,支持永历政权的陈上川,被驻守台湾的郑成功之子郑经任命为高廉雷总兵,统管高、雷、廉3州兵事,受到郑氏政权器重。自此, 一介书生陈上川,过上了驰骋碧波金戈铁马的生活,蜕变成为一代抗清名将。

清顺治六年,闽南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大明的官方部队和清军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土皇帝。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郑成功拥有较完善的军备,但却也因为军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筹集粮饷困难的问题。郑氏采取以商养战的策略。陈上川多次率部驾船护送郑氏商船出入东京、广南及高棉之港口,以确保郑氏商贸顺利。

清顺治六年十月,郑成功率领陈上川等将士挥兵南下,除了打击闽南清军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蓄粮源。一个多月下来,从建虏手上攻取漳浦、云霄等地,亦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十一月,郑军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第二年五月,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

清顺治八年夏,陈上川协助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

清康熙三年,陈上川率部驾船奇袭钦州,重挫尾追的清兵,一度占据了钦州湾。期间还不时巡航南海,抗击清兵。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亦在云南打出旗号举兵反清。陈上川的这支水师队伍,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内,一方面保护台湾郑氏政权派往东南亚各地贸易的商船,另一方面则配合响应吴三桂所部在两广的军事行动。

雷州、廉州及琼州三府海域海上走私频繁,既是走私船的优良避风港,也是清朝官府防海的重要海区。清朝曾在白鸽门水寨(今湛江市麻章太平镇通明渔港)大量屯兵,意图一举歼灭南明海上势力。清廷曾下令江、浙、闽、粤四省沿海居民内迁30里,田园庐舍一概放弃,严禁片帆入海,违者重刑。这一政策使陈上川的义军得不到必要的接济。

康熙十九年四月,康熙皇帝派重兵到南方追杀陈上川所部,陈上川奋起抗争,终因势单力薄,不敌清兵,只好撤离到钦州湾一带,最后不得不和杨彦迪等一批不愿事清的南明将士远走广南。

陈上川率部众移民越南西贡湄公河口一带,一边屯兵垦荒,一边传播中国耕织文化,开创了我国大规模军事移民海外的伟大壮举。他在越南的行迹和贡献,越南史籍略有记载。这些风雨飘摇远离故国的“明乡人” 南渡沧海投奔异国他乡,寻求安身立命之所。他们在陈上川将军的带领下俯身甘为开荒牛,将该地区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大米市场,把湄公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和商业中心。陈上川在越南36年。他协助越南阮氏政权拓土保疆,屡立战功,因此他得赐殊荣,官至越南统兵。1715年夏,陈上川寿终正寝,死后赠辅国都督。

纵观陈上川不平凡的一生。陈上川在本土生活54年,武能汪洋征战,以忠贞不二的意志抗清不降;陈上川在越南生活36年,文则安邦治乡,屯兵垦荒、发展农商,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也因此受到两地百姓的缅怀和敬仰。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