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村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吴川市吴阳镇

吴阳,南粤古镇,清代状元林召棠的家乡,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05年秋,吴川市吴阳镇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文化名镇的形成,是久远年代的积聚。吴阳得天独厚,枕南海,襟鉴江,水网纵横,处于肥沃深厚的鉴南冲积平原下游,林带如屏,田畴百里。物产丰富,生活自足,乡人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创造了丰富珍贵的文物古迹;由于历代文人的云集,留下大量的文集诗章、楹联。多姿的传统文化,是祖国灿烂历史文化遗产绚丽的一页。

吴阳名胜古迹众多,81平方公里的广袤沃土上,有多个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南宋建的极浦亭、读书楼;元朝的学宫;明朝的双峰塔、南城门、上郭吴氏大宗、霞街林氏大宗;清代的林召棠故居;民国时的状元纪念馆、中山纪念堂,这些古建筑如一部部内容丰富的历史。建于明代的霞街村林氏大宗,正厅高悬着“四进士匾”。旁边就是“林召棠纪念馆”,宏大的状元坊,高高嵌着林召棠手书的“状元”两字,是珍贵的历史文物。馆内陈列极为丰富,缩影了林召棠勤奋而辉煌的一生,还可以观赏到朝中大臣、诗友、同年赠予林召棠的诗书对联。纪念馆内还有口水井,水质清澈,称为“状元井”。镇内有一学宫,是林召棠年青时读书的县学,建于元代至正九年,现存大成殿,红砖青瓦,圆柱高脊,开阔明亮,气派非凡。学宫培育了众多莘莘学子,承前启后,延续和光大了吴川的文化,扫荡了被中原视为蛮荒碛漠的误解。上郭村的吴氏大宗,则是明代的古建筑。门墙上立着两根石戟,是北宋时期存下的文物,由朝廷颁给三品职衔高官——上郭始祖银青光禄大夫吴保金。吴氏大宗附近有读书楼,是南宋进士、光禄寺正卿吴颐致仕回乡创办的,为教育子弟读书的场所。

吴阳人杰地灵,进士、举人众多。吴阳在科举年代出了七位进士,南宋的陈惟中、吴颐,明代的林廷献、吴鼎泰,清代的陈圣宗、林闱阶、林召棠。七位进士分布在吴阳镇的那蒙、上郭、霞街和芷寮四条村庄。全镇有50人考取举人,至于中式秀才就更多了。吴阳镇考取举人、进士的读书人,均进入了官场。他们辞职或致仕回乡后,乐意执教,培育俊彦,同时不忘著书立说,启迪后人。这些进士、举人均有诗文流传于世,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林召棠,著有《心亭亭居诗文集》四卷。他们写的多是自己经历的事情和感受。由于年代久远,一些作品已湮没,但或多或少在县志、族谱中记载,在民间流传。吴阳名人题墨生辉。科举中出了众多的夺魁者,他们的座师、同僚、同年、诗友,多有诗书往来,留下不少诗联墨迹;也有路过吴川的官员,为古城风光歌唱。

吴阳人热爱传统文化,向往先人业绩,继往开来。扩建了林召棠纪念馆,重修了南宋的读书楼,建起了宏大的文天祥纪念馆,把读书风气一代代承传下来。改革开放,吴阳生产发展,生活富足。村庄纷纷建成文化室,举行各种文化活动,陶冶情操。现今吴阳人工余学习练字,耕罢读书作诗,已成为一种爱好。他们成立了梅花诗会,结社会友,吟诗赋词,每月出版古城诗刊。每岁召开年会,吟唱吴阳新风,出版诗集。元宵举行民间艺术巡游活动,舞狮、舞龙、游飘色、跳十番,晚上唱山歌、演木偶戏,组成多层次的文化活动。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