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文化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湛江人龙舞

舞龙,又称“玩龙灯”,是一种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分布的传统民俗活动。

它历史悠久,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了“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而在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一书中则更是明确写有各种舞龙求雨的故事。时至今日,舞龙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活动形式之一。

既然舞龙分布广泛,那么自然也衍生出了许多分支,而湛江的人龙舞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的代表。

湛江人龙舞主要是指发源于湛江东海岛上的一种舞龙活动。它与其他地方的舞龙活动有着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制造舞龙的材料不同。一般而言,其他地方的舞龙会使用布、纸、草、叶等常规材料制造。而湛江人龙舞的舞龙则是正如它的名字所说是用“人”来组合而成的。所以在湛江人龙舞表演时,会有几十乃至数百名当地青壮年身穿短裤,以人体相接,组成一条“长龙”舞动。而在锣鼓震天、号角齐鸣的乐声中,这条“人造长龙”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一如蛟龙出海,势不可挡,显现出与其他舞龙活动同样壮观但又有所不同的气势。

据当地艺人的说法,湛江人龙舞大约产生于明末。当时被清军打败的明军一路撤退到东海岛上。适逢中秋佳节,当地百姓为了鼓舞明军士气,便编排了这个舞蹈,这就是最初的人龙舞。而到清代乾隆、嘉靖年间,湛江人龙舞逐渐发展完善,其后它便以一种固定活动的形式流传在当地。现如今,每逢春节、元宵、中秋佳节以及其他一些重大喜庆节日,东海岛上必然会组织起人龙舞活动。在那时,当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而人龙舞表演的地方也是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构成了一幅海岛人民欢聚过节的喜庆场景。

湛江人龙舞是东海岛特殊社会历史因素与地域自然条件的产物。它将古海岛群众娱龙、敬龙、祭海、尊祖、奉神等多种风俗融入到“人龙”之中,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龙舞表演动作以及“人龙”精神。在表演动作上,湛江人龙舞有着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多种表演动作。表演者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些高难度的表演,就必须练就快速托人上肩的稳健动作以及随之配套的专用步法。在表演者的这般辛勤努力之下,表演时,人龙舞的队形流畅多变,其动作也是一气呵成,远望动感十足,近观则粗犷雄壮,真不愧为中华舞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这样既需要个人艰苦努力又需要团队紧密协作的人龙舞表演,当地也形成了不畏困难、精诚团结的人龙舞精神,这应该才是人龙舞带给当地人们的最大“财富”吧 。

目前,在湛江红土地上诞生的人龙舞生生不息,并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新风采。在2006年,湛江东海岛人龙舞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2013年,湛江人龙舞更是作为广东省唯一的表演项目参赛中国民间艺术节,并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这些荣誉不仅促进了人龙舞的向外传播,还为它赢得了“民族瑰宝、东方一绝”的称谓。此外,东海岛上的人们还在积极地对人龙舞进行探索创新。通过这些创新,人龙舞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学习,这也极大地推动了它的传承保护工作。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