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址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双溪口炮台

双溪口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南兴镇草洋村。2019年4月19日,双溪口炮台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炮台因地处南渡河与花桥河两水道的汇合处,故有“双溪口炮台”此称。双溪口炮台现存有砖石结构的炮台遗址一座,整个炮台呈立体梯形,东面呈弧形,台门朝西。占地面积约600 平方米。其中底长、宽各24 米,高 6.65 米,台墙厚 1.2米。台基高 3 米,以玄武石砌成,其余地方均砌以大砖。台内有炮位 22 个,有营房遗址 12 间。营房遗址正中,有一仍在供奉的神牌位。除营房坍塌外,整个炮台遗址保存基本完好。炮台西南及西北,原设有古渡口,现已废。离炮台西边100 余米处,今建有南渡河堵海大堤, 堤上设有雷城往返东部乡镇的县级公路。当人们乘坐车、船从此地经过,可远远望见该炮台的雄姿。

双溪口炮台坐落于雷州半岛东海岸中部的双溪港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唐宋以来,双溪港一直是雷城海上进出的咽喉以及雷州半岛水陆交通枢纽,也是海上要塞、防海要区、兵家必争之地。从双溪港出,进入雷州湾,古书称:“风帆顺易,南出琼崖,东通闽浙”。

双溪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不仅给雷州带来了繁荣的海外贸易,也招来了凶狠贪婪的海贼与倭寇。宋元时期,雷州城“居民富实” 、“甲于广右”,这座富裕的城市吸引了别有用心的侵略者。雷州半岛“三雷”,即今天海康、徐闻、遂溪三县地区的海贼、流寇、徭人等活动猖獗,为非作歹,横行乡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明清以来,倭寇也不时骚扰附近水域。

南宋绍兴八年,即1138二月,海寇陈旺乘潮突入双溪港,直抵雷城南城外。元至正十二年,即1352年,徭寇侵扰雷州城,在南门大肆掠焚。元至正十五年,即1355年,麦伏来、张子三占据遂溪、徐闻率众起事,雷州郡城戒严。

面对如此严峻的海防形势,历朝历代政府都加强了对海防工事的修筑工作。主要海防工事有双溪口炮台、麻演六仔坑月坡墩营、鱼鲜墩炮台,三者构成三角鼎立的雷州城重要的防御体系。

双溪口炮台建筑具体时间不详,但所用砖石形制与乐民所城的砖石形制基本一致。据现存资料,清康熙二十六年《海康县志》载,双溪口炮台为雷州沿海8 个炮台之一,规模仅次于流沙炮台。“双溪口炮台,周围一十八丈,高一丈六尺,瓦房三间,茅竹瓦房十六间,有右营把总一员驻防, 并设有一号六橹船一只。”

双溪口炮台自建成后,就一直担当着悲壮的英雄角色,多次经历重大抵御寇贼的海防战役。

康熙十七年,即 1878四月,雷州发生兵变,双溪炮台失守,“周胜等勾引海逆杨二、冼九巨舰百余,湾泊双溪口、南渡等处”,抗击官兵。

嘉庆六年,即1801八月,以林添申为首的“天地会”发动起义,林添申亲率数百人集结城下,准备劫狱,据双溪炮台与府兵对峙。

嘉庆十四年,即1809年十月,有乌石海贼乘虚突入双溪口,到南渡、大埠等地抢劫十多日。次年五月,两广总督百龄加强炮台布防,以计引诱乌石二主力船只入双溪口,利用炮台截断乌石二主力船只撤向外海的退路,前后夹击,官兵痛击海贼,保护了雷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这座老炮台仍然发挥它镇守一方的威武作用。为防止日寇的入侵,国民党第十二自卫区在此设置一常备中队,严密监视登陆日军。

双溪炮台在明清时期广东沿海炮台中是一个设置较早、使用时间较长的炮台, 也是地理位置比较重要的炮台。它与遂溪县通明炮台多次载入明清时期广东海防图。 它在抗击海寇侵掠、 维护港口正常航行、捍卫府城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兴废, 反映了广东沿海军事布防上的变迁,对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粤西海防、海盗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

如今历史的烽烟已然散去,曾经的炮火硝烟之处如今已是游人如织,商船不绝,繁盛的海上贸易为雷州创造了无数的财富,那些军士们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痕迹依然可以看见,正是他们为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岁月已逝,那一份英勇之气依然萦绕在古炮台之上,引人回想,催人奋进。

每当春暖花开,古炮台周围总能见到树木葱郁、勃勃生机。海洋依旧宽广无垠,用它沉静的目光注视海滨间的风云变幻,有些故事也许我们不曾有幸见证,但支持那些故事成真的无穷意志足以在我们的心中筑起精神的脊梁,永远屹立在海边。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