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址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鲤鱼墩贝丘遗址

鲤鱼墩遗址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江洪镇东边角村边,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广东省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被称为雷州半岛第一村。

鲤鱼墩是一个东大西小的凸起土墩,四周鱼塘和田野萦绕,墩上草木茂盛,几块石碑立于绿野之外,更显肃穆。该墩由贝壳堆积而成,因形似鲤鱼而得名。说起湛江地区最早居住的人类,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之前。那个时候,湛江地区在历史上被称为“百越之地”。

上世纪80年代初,东边角村村民常常在村边拾到石砧、石斧和经打磨过的动物骨骼、贝类等。1983年该县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墩,经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申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02年11月至2003年1月间,在国家文物局的资助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湛江市博物馆、遂溪县博物馆组队对遂溪鲤鱼墩遗址进行科学发掘,经考古专家多年的考古研究,论证鲤鱼墩遗存年代较早,文化面貌富有特色,是距今7000年至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是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

江遂溪鲤鱼墩出土的文物非常丰富,主体为房子两座,屈肢葬8个。屈肢葬是我国古代丧葬形式之一。其特征主要是把遗体肢骨屈折,使下肢呈蜷曲形状,然后葬入墓坑。为啥要这样葬?原因还不明确,有的说是身份,有的说是模仿活人睡觉,有的说是宗教方面的原因,但不管怎样,这样的葬法主要是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和春秋战国时期。广东土壤呈酸性,且气候多雨、潮湿,极不适合古人骨保存。幸运的是,鲤鱼墩处遗弃的贝壳残骸堆积成丘,阻挡雨水渗入土壤,从而改变了土壤的酸碱度,这批古人骨最终不至于被侵蚀腐化。

据专家考证,遂溪鲤鱼墩贝丘遗址出土的人骨距今至少7000年,该人种低眼眶、阔鼻,人骨架在墓穴中均为屈肢葬,这些特点与粤东地区迥异,又类似于广西桂林甑皮岩出土人骨的特征。这个发现再次证明两广地区的深厚渊。

“当时,专家动员村民参与挖掘,我们亲眼看到了古人骨骼的出土,盘腿而坐,个头高大。”近80岁的老村民吴如成回忆说。据记载,专家考证面积629平方米,除了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层5层,屈肢葬墓8个,房子2座,遗址还出土了陶、石、蚌器一批,大量的锛、网坠、石锤、石砧、石饼、石拍和贝壳堆积。这些出土的文物提示居住在遂溪的古人类以渔猎方式获取食物,并已形成一定的习俗。鲤鱼墩遗址遗存年代早,文化富有特色,出土文物丰富,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1991年被湛江市人民政府确立为文物保护单位。

鲤鱼墩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既是考古研究和历史教育的基地,又是一个具有特色文化的乡镇,文化底蕴极其浓厚,融自然景色与纯朴民俗风情为一体。

近几年,该镇积极融入北部湾旅游经济圈,在区域旅游竞争中突围崛起,重视发掘发展鲤鱼墩旅游资源。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这里,进行一场历史奇幻之旅,看璀璨的历史在今天,会迸发出怎样的光彩。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