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址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白鸽寨遗址

白鸽寨遗址属于明清代建筑,位于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村,三面环海,海面辽阔,是明清时代水师重镇,也是军事要塞,在雷州兵防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曾是明代广东沿海六大水师营寨之一。

白鸽寨初时并无寨城,按村中长老的说法,明朝年间,倭患猖獗,他们经常驾驭海盗船只到中国沿海武装侵扰、掠夺,朝廷下令沿海卫所增加炮台烟墩,加强防御倭寇。1567年初,倭寇逼犯雷州城,卫所官军无法抵御,朝廷决定取消卫所陆营官兵防御倭寇,另在通明港岸边建白鸽水寨,专门负责海上防御倭寇。从此,白鸽寨成为雷州水师重镇。初始阶段,水师各式船只在海边结营为寨,兵不离船。随着海防任务日益重要,清顺治十三年,雷州水师驻扎在白鸽寨,既屯兵又集墟,居民迁聚,姓氏众多。。康熙九年在这里筑土城、设官署、建炮台。控制自海上至雷州府城的入口,白鸽寨被称为“郡城左臂”。到了清朝中期以后,通明港白鸽寨水师的作用才慢慢削弱,白鸽寨水师军屯的垦田及兵员征试改由地方管理。

有白鸽寨设立之初,定额兵员为900余人,当时通明村一带尚人烟稀少,到了明朝万历十四年,有不少水兵携带家眷驻扎在此,吸引了不少外村人来此定居,官兵和村民在这里筑坝拦潮,修建房屋,人烟逐渐旺盛。经过数百年发展,白鸽寨商业贸易繁盛,渔业发达,昔日的水师重镇,终于变成了有47个姓氏、以渔业捕捞为主的通明村。

该村共有四十八个姓氏共七千多人,村民间和睦相处,互通婚娶,亲密无间。村民的祖先大部分是守卫白鸽寨的官吏和服役者。如清康熙十年任白鸽寨水师司汛地官的林日秀,娶袁氏女为妻,定居通明,繁衍后裔;而方、刘、龚等姓的祖先则是来自鸽寨服役后而定居者。

另外,村民又有一部分是外地商贾的后代。通明港海路四通八达,水上交通十分方便、是商品聚散经销的好地方。因此,从明万历年起,外地经商者慕名而来,云集此地,建铺筑街,发展商业。所以通明港村人历来就称“巷”为 “街”,计有衙门街、米行街、后墟街等长短纵横十多条街道。如何、冯、吕等姓的祖先则是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从太平何宅仔村、造甲仔村和吕宅村来此经商而定居的,该村辜姓始祖是从海康县,也就是现在的雷州市纪家恬神村来此经营而定居于此。

通明港村还有部分村民是雷州半岛沿海渔民的后裔。通明港滩涂肥沃,盛产鱼虾,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所以,雷州半岛沿海渔民常来此地捕鱼谋生,有些则定居下来。如约占通明港村人口五分之二的陈姓祖先,就是从雷州市乌石、企水,徐闻县海安、迈陈以及东海岛东山等地先后迁居至此,繁衍后代。

该文保单位现有宣封庙一座,六角大井一口,碑刻11通,器物4件,木雕4幅,对研究明清雷州海防史与建筑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1991年6月,宣封庙和六角大井被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白鸽寨遗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通明村正充分利用白鸽古寨优越的港口资源,发挥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历史遗迹众多的优势,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并计划投资近亿元,建设新渔业码头、防波堤、水产品交易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经济。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