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址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天宁禅寺

雷州天宁禅寺,坐落于雷州市雷城镇西湖路北侧,古称“报恩寺”,亦称“天宁万寿禅寺”,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是雷州第一古刹。2012年天宁禅寺石刻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禅寺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左辅城关,右瞰西湖,丛林幽静,山环水绕,风景优雅。与曲江之南华寺、乳源之云门寺并称为“唐代岭南名刹”。天宁禅寺于唐大历五年开山岫公创建,历代皆有重修或拓建,现在的构造为清代建筑风格。天宁禅寺依山构筑,坐北向南,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依次为石牌坊、山门、天王阁、大雄宝殿、藏经阁,两厢为钟楼、鼓楼和僧舍。

石牌坊为明弘治年间太监陈荣重修,四柱三间通天式。绍圣四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南赴琼州儋耳,路过雷州,喜爱此处环境清幽,于是亲笔手书“万山第一”四字,以匾其门。山门门额有明代海瑞所题“天宁古刹”四字,门内两侧各塑金刚1座。天王阁内塑四大天王,中置弥勒佛及韦陀。大雄宝殿内塑有三宝佛及十八罗汉,佛像连基座高7米。藏经阁内藏佛经。全寺房舍50余间,建筑总面积4500平方米。自宋以来,贬官、主雷名人多游此寺,或寓居寺内,留下墨迹、诗文。明代有一高僧德清,寓居天宁禅寺达16年,对岭南禅宗影响很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落实宗教政策,寺归僧人,雷州天宁禅寺开始按其原规模重修。1984年以来,群众乐捐及港澳同胞赞助共九十多万元,将全寺分六进全面修葺,一进为“天宁禅寺”山门;二进为“万山第一”石坊;三进为金刚阁;四进为弥勒、韦驮、天王阁;五进为大雄宝殿,殿内庄严肃穆;六进为藏经楼,楼上安放藏经、舍利子,楼下为初祖堂。

雷州天宁寺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其殿下两厢,左为伽蓝殿、消灾延寿堂、钟楼、寮房、斋堂、客堂、楼房;右为祖师阁、功德堂、鼓楼、寮房、会议室、西方厅、楼房等,庭院之间,榕树参天,清幽凉爽;走廊盆景,绚丽多彩,鸟语花香,令人神往。天宁寺内至今仍保存宋、元、明、清碑刻,包括石匾、石联等三十余块,其中苏东坡“万山第一”石匾,海瑞题“天宁古刹”门额以及翰林院编修陈昌齐所题石联等,都对研究苏轼、海瑞、陈昌齐等人的思想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浙江书法家沈定庵,于抗战期间与他的父亲流落湛江,父亲卖画度日。少年沈定庵曾游天宁寺,见苏东坡题字,如见至宝,于是让寺中和尚扶梯登梯拓印。不久遇到日机轰炸,父亲遇难,沈定庵死里逃生,拓本幸亏及时扑救,才免于被火烧毁。沈定庵非常喜欢苏轼的字,常随身携带,展玩潜研珍藏不弃。中年以后,沈定庵的书艺大进,名声日隆。1989年,沈定庵获悉天宁寺重建,便将珍藏的孤本割爱奉还,东坡匾题石坊得以重建复原,展现旧时风采。

天宁古寺每日接应的香客络绎不绝。香客游人们有的问幽探胜追访贤踪,有的领略贬官文化,觅诗寄情,有的访古寻史。正所谓儒者见儒,佛者见佛,正是芸芸众生各有所钟,各有所取。

天宁禅寺渊源久远,文化遗存丰厚,规模宏大,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和品位,真可算是岭南极有名气和影响力的古刹之一。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