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址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雷州窑址群

雷州窑窑址位于雷州半岛,是雷州地区唐至清代窑址群的总称。它与广州西村窑系、潮州窑系、石湾窑系并称为“广东四大窑系”。2015年12月,雷州窑址群被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雷州窑在唐代至清代这段期间,因为绝大部分时间都归属雷州,所以被称为“雷州窑”。从发展脉络上来看,雷州窑创烧于唐代晚期,兴于宋代,盛于元代,至明代停烧,前后达一千多年之久,是中国陶瓷史上规模较大的瓷窑之一。雷州窑陶瓷由于运输方便,水路可以从南渡河自西北往东顺流而下,到雷州港,由雷州港可驶往广州、福建等重要窑口,也可驶往海南岛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曾经久负盛名。在明代,随着海禁和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海外贸易急剧萎缩,雷州窑最后逐渐衰落,最终淡出人们的视线。

雷州窑的窑址共被发现一百三十多处,都以生产青釉瓷为主,产品多为碗、碟等日常生活用品。雷州窑的青釉褐彩瓷烧成于南宋早期,鼎盛于元中期,衰落于明早期。南宋时的褐彩纹饰简单、潦草;到了元代,纹饰繁密,题材丰富;明代的纹饰简单,内容单一。褐彩瓷的艺术成就,虽达不到磁州窑和吉州窑等名瓷水平,但其艺术风格,却别有一番韵味。在褐彩瓷装饰方面,主要是采用了传统的开光形式,并以多层次的构图来表现。纹饰多菊花纹、钱纹、四神纹和十二生肖纹等。其典型作品常以海康窑为代表。

雷州窑彩绘瓷器中的典型器物就有这些品种:

罐,罐是雷州窑彩绘瓷器中数量最多、彩绘纹饰最丰富的器型。宋至明代的墓葬均有出土,以宋、元时期为多。罐一般为敞口或侈口,圆唇,束颈,溜肩,鼓腹,胫内收,饼形厚底。有的罐有盖,盖为碗形者制作较粗,年代相对较早;盖为荷叶形的器型制作较精,年代相对较晚,为元代典型风格。彩绘纹饰主要有花卉、人物和文字,纹饰层次丰富多彩。

枕,瓷枕也是雷州窑重要产品之一。其釉下彩绘瓷枕,枕面多为如意头形,前低后高,上宽下窄,枕面微凹,纹饰一般画在枕面上,多绘花卉、蝴蝶等图案,或书写文字。气孔开在前面,为半月形孔。

棺,彩绘瓷棺目前仅见6件,其中4件分别是两对,均从墓葬中出土,为二次葬葬具。瓷棺均为长方形,成对的4件是弧形顶,另外2件则是平顶的。

瓶,一对产自元代带盖梅瓶,为同一墓葬出土,有装骨灰之用。纹饰为四个开光,内分别绘了两对男性和女性与两个飞凤纹相间。男瓶人物为一对光头、一对头顶盘髻,身穿交领长袍,赤足。女瓶人物都穿着交领短衫长裙。梅瓶盖为碗形,绘有朵花纹、卷草纹和莲瓣纹。

碗,雷州窑彩绘瓷器中碗的数量极少,纹饰也相对简单,诸如“福”字纹、卷草纹等。

雷州窑瓷器上的各种装饰纹样主题明确,特色明显,形象完整,构图和谐,内容丰富,在表现技巧上不受艺术形式的束缚,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爱好和民间习俗,是雷州地区的地域特色与艺术的结晶。雷州窑出产的瓷器,造型美观,装饰纹样优美,技艺精湛,色调鲜明,是当时远销国内外的精品。

唐至宋元时期,雷州窑瓷器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雷州窑瓷器对研究中外文化、经济交流和我国陶瓷业南北传承以及广东彩瓷史、宋元彩绘艺术、雷州传统文化诸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