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徐闻学宫

徐闻学宫大成殿,位于徐闻县第一中学校园内,为徐闻县文物保护单位。

古时人们崇孔成风,每个封建王朝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和政治的需要,都建立了一套相应的教育制度。汉平帝时,明确规定:郡设学,即国学、县设校、乡设庠、村设序。当时形成了一个封建的教育系统,其教育方针是“尊孔读经”。而当时的孔庙,也就是各县的学宫,时人雅称为万世文殿。连离朝廷京都千里迢迢的中国大陆最南端也不例外,徐闻一中的校园内便有原徐闻县孔庙旧址,即县学宫旧址,而且时至今日乃是整个雷州半岛乃至粤西地区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座孔庙。

据宣统《徐闻县志》,学宫创建于元大德七年,明洪武三年重建,明朝成化三年由于倭寇入侵,徐闻县城被攻占和烧毁,孔庙曾一度被迫随县治一并迁徙,迁至海安千户防御所城安置,学宫的童生们也全部暂时由县城转到海安所去入学,后又于弘治十四年迁回现址,一直至今。徐闻孔庙历代均有修葺,原先徐闻孔庙的规模很大,据有关地方史料所记载,学宫原占地约1万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启圣祠、戟门、泮池、敬一箴亭、谢圃亭、大成殿、魁星阁、尊经阁、文武阁、燕居亭、明伦堂、乡贤名宦祠、文明坊等附属建筑。

从办学模式上看,孔庙是全官方性质办学的,县学宫的经费大多由官银拨付,小部分由当地富绅资助。县学要用官话,即普通话进行教学。而且学生刚开始是启蒙学塾,教材是《三字经》、《千字文》、《杂字》、《声律启蒙》、《故事琼林》、“四书”等等,往往是几人一组,分组教学,对习字、对对相当重视。进入县学或贵生书院后则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书经》、《礼记》、《左传》,熟读后还要能够背诵。来随着科举制度的终结,清光绪三十年将县学改革为县高等小学堂,全面实行新式教育,其后县高等小学堂在一九三八年又沿袭为现徐闻县第一中学一直至今,可以说徐闻孔庙七百余年间读书声不绝。

由于岁月的变迁,徐闻孔庙现仅存大成殿和泮池,大成殿为一座三开间,面宽24米,进深13米,重檐歇山顶,九架梁结构,方石金柱16条,圆木金柱8条,柱基全系青石,上层系封火式山墙,殿前有月台,两侧有石栏杆。大成殿是取孔子集历代圣人之大成之意,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位于全庙的中心,以前徐闻孔庙大成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先师孔子塑像及孔子旁边则立着孟轲、颜回等人的塑像,而大成殿东西庑有孔子弟子七十二贤画像,但文革中这些塑像和画像已全部被毁。1986年徐闻县人民政府曾拨款重修大成殿。

孔庙的“泮池”,来源于《周礼》中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就好像进入了最高学府。徐闻孔庙的泮池是一座架着石桥的圆形的水池,由于太过于陈旧,又在文革中被填埋部分,桥体破坏严重,现仅存大成殿,坐北向南,重檐歇山顶,四周柱廊,殿前月台。1990年徐闻一中自筹资金修复泮池,同时修复泮池,现还存有抱鼓石、“魁星”和“司寇真像”石刻,历史悠久,十分珍贵。

1983年徐闻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徐闻孔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元朝大德年间始建至今,悠悠七百年,弹指一挥间,历经七百余年风霜的徐闻县学宫有幸成为少有的原汁原味的历史遗迹,它既是封建社会雷州半岛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湛江教育史上的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