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贵生书院

贵生书院,位于徐闻县宾朴古城内圣殿塘东侧,在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被贬谪赴任徐闻时,见“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因此与知县熊敏捐资创建此书院,取名“贵生”,意在宣扬“君子学道则爱人”与“天下之生皆贵重”的人文观。书院建成后,屡经修葺,现构为清道光元年至道光三年重建的建筑外观与主体,占地面积3030平方米。书院坐北向南,呈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前厅、中堂、亭阁、后厅。前厅为硬山顶,面宽13.5米、进深7米,门额灰塑“贵生书院”四字。东西学斋各6间,分别名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带有浓厚的儒学传统意味。后厅为塾师授徒场所。1985年,由广东省文管会和徐闻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翻修前厅,重建学斋、亭阁、后厅,加筑院内石道,使建筑主体更加完整。

古石道,在书院门前,为元、明、清三代徐闻城内的通道,自西门外牌坊起,连贯贵生书院和学宫,横穿古城出东门,现仅存龙尾街残段和贵生书院至西门外一段,路面用规格不一的玄武石条铺砌,经年久碾磨,石面留有数道牛车铁轮轨迹,古貌斑驳。大厅讲坛放置有汤显祖座雕,坐像照壁写有汤显祖诗句“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并有系列汤显祖廉政文化陈列。

汤显祖在徐闻开设讲堂,亲自讲学,吸引了众多文人学子,络绎不绝,慕名拜访。慕名而来的,不仅仅是徐闻的学生,还有海南那边的学生,可见贵生书院名气之大。汤显祖不仅在学堂授业明经,教书育人,推行礼仪,他还入村问俗,体察民情。此后,当地中举的读书人逐渐增多,尊师重教也蔚成风气。特别是汤显祖的“贵生”说,因充满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引起了后人极大的兴趣。

从办学模式上看,县学宫是全官方性质办学的,而不同的是,贵生书院是半官方性质办学的。在明清两代,县学宫的经费大多由官银拨付,小部分由当地富绅资助。而贵生书院除了乡绅赞助和学生缴费之外则有“宾兴田”,以田租收入为在学与赴考者发“膏火”,原指灯油费,泛指学习生活补助费。相同的点是县学和贵生书院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县学和贵生书院师生均要用官话(普通话)进行教学,而且学生刚开始是启蒙学塾,教材是《三字经》、《千字文》、《杂字》、《声律启蒙》、《故事琼林》、“四书”等等,往往是几人一组,分组教学,对习字、对对相当重视。进入县学或贵生书院后则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书经》、《礼记》、《左传》,熟读后还要能够背诵,还要撰写八股文,试帖诗等等,涵盖广泛,以应试科举考试为主要目的。

贵生书院对徐闻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徐闻学子勤奋苦读,人才辈出。据徐闻县志记载,自明洪武初至万历十九年的223年间,徐闻仅出举人14人,而在汤显祖来徐闻的万历十九年,到崇祯末年53年间,徐闻便出了13名举人,文风渐盛,科举盛行。可见“贵生书院”的作用,为徐闻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有梁见龙、潘玉这些名人,都变成了徐闻历史上的乡土人才。

如今走入贵生书院,除了敬仰缅怀外,我们更多的是学习与借鉴,传承“贵生”精神,这是汤显祖的戏剧之魂,更是其教育之旨。剧作家田汉的句诗“贵生书院遗碑在,百代徐闻感义仍”,既概括了汤显祖的追求,也寄托了我们徐闻人对先师的仰慕之情。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