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藤牌功班舞

藤牌功班舞,又称盾牌舞,是以藤牌为主,进行不同类型阵势转换,突出舞蹈编排结构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集军事训练、武术对抗、打击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舞蹈表演艺术形式,现主要流行于湛江市徐闻县迈陈镇及周边村落。2012年列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闻县自汉武帝元鼎六年置县,曾经以中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而享誉中外史册。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造就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别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阵式藤脾功班舞。它由军事布阵、对抗演练逐渐演变为民间祭祀的民俗舞蹈活动,突出了它的舞蹈表演风格,反映了人民群众自强不息,热爱乡土的精神和祈求平安、欢乐、富足的纯朴愿望。

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记载:“以藤为牌,近出福建,铳子虽不能隔,而矢石枪刀皆可蔽,所以代甲胄之用。”由此可见,藤牌舞流行于明代,流传到徐闻县迈陈镇东莞村应不迟于明末清初。明万历四十三年,雷州推官欧阳保在《雷州府志》有记载,徐闻“三面阻海,倭奴东伺,交夷西窥”,备受倭寇和安南海盗的侵扰,于是在明洪武廿七年,朝廷在东莞村东侧的东场港设设置了巡检司,成为军事要塞。乡民为了抗击敌寇,便与当地驻军一起习练藤牌舞,并使之成为一种固定的习俗,代代传承,藤牌功班舞成为当地较隆重的民俗文化活动。每至春节元宵,当地便会集众操练,巡迥演示。

藤牌功班舞历史悠久,包含了古代军事阵法之奥妙,和江西省永新县的“盾牌舞”以及河北省沙河市的“藤牌阵”同源异流,是了解古代军事史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作为特色文化品牌,藤牌功班舞多次活跃在徐闻县的文化艺术舞台上,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徐闻县政府、迈陈镇政府等都对藤牌功班舞进行包装提升,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为契机,藤牌功班舞传承人给广大学生介绍藤牌功班舞的历史和传承意义。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更是保护传承当地非遗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和演练,不但让学生们体验到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而且将保护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播撒在他们的心中,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精髓融入到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中,为当地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藤牌功班舞传承人曾带领藤牌功班舞成员,来到徐闻大陆最南端的灯楼角景区开展展演活动。景区内,表演人员展示藤牌功班舞战场实战、对抗演练的技击项目,让游客及群众切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扩大了当地非遗传播的社会影响力。这一展演活动,将徐闻县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产品,融合成为提升当地旅游景区品位的重要元素之一。用藤牌功班舞的趣味性吸引当地群众及游客参与,集聚人气,提升影响力。这既是“旅游+非遗”业态模式的探索,通过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提升当地旅游景区的档次和品位,也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了解参与到藤牌功班舞保护工作中,让这一非遗项目可以得到活态传承。

藤牌功班舞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深厚,彰显了徐闻人民自强不息、热爱乡土和不屈不饶的伟大民族精神,也反映了人民祈求平安和谐的纯朴愿望。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