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廉江“舞鹰雄”

舞鹰雄,是流传于广东省湛江市下辖的赤坎区、廉江市、遂溪县等地的汉族民俗舞蹈。相传在清朝咸丰年间,今天廉江新华镇一带就有舞鹰雄活动,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舞鹰雄融合戏曲故事、武术气功、形态舞蹈于一体,生动逼真,彰显“扬善息争,和睦共荣”的主题理念,民俗气息浓郁,时代精神突出,是兼具岭南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特色的活态遗存,对研究民俗民间舞蹈有重要价值。

关于舞鹰雄的起源,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雷州半岛北部有座大山,山高林密,飞禽走兽众多,其中山鹰、传说中的一种瑞兽——雄,常在一起嬉戏觅食。一天,鹰、雄因猴子的挑衅而恶斗,互不相让,后来经过大肚佛的相劝而握手言和。又有传鹰、雄能驱邪镇妖,带来好运气的说法,人们觉得甚是有趣,便模仿鹰、雄嬉戏相斗的情景,创造了舞鹰雄这种舞蹈形式。久而久之,舞鹰雄便逐渐成为当地的特色民俗活动。逢年过节,当地都有舞鹰雄的习俗,庆祝节日,喜报平安,以示同庆。

舞鹰雄属于大道具类舞蹈,舞鹰雄由二人舞雄,二个单鹰,一个大肚和尚,一个猴子,六人组成一支表演队。鹰的造型特征是尖嘴、宽翅、利爪,机灵而勇猛。雄的造型则是龙头凤尾,金钱豹身,头顶麒麟角,显得强悍威武。舞鹰雄的表演套路丰富、编排新颖、技艺高难。表演的套路大致为“醒鹰雄”、“格斗四门”、“洗脸漱口”、“过桥”、“采地青”和“采天青”等,其中“采天青”的动作惊险,难度最大,是整个舞的高潮。“鹰”表演者需要腹顶5米长的木杆腾空而起,场面十分惊险刺激,扣人心弦,富有冲击力。

民国元年,电白人李季彪传授武术,从而丰富和提高了舞鹰雄的表演艺术。但传至传承人梁应清、梁卓锦时,舞鹰雄的表演仍只能在地面表演。后来,传至梁荣章、梁宝琛时,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创造了一项高难度的技巧——用一支4米高地木杆,把鹰的表演者顶上空中,在没有任何保险措施的情况下,运用气功、肚顶木杆做高空平衡旋转和采青的高难度动作,大大提高了舞鹰雄的表演水平。

至清光绪初年,廉江竹园村民崇尚习武强身,组建舞鹰雄队,经过几代人的苦练求精,延续传承百年,现今已成为广东别具一格的民间动物舞蹈,入编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和列入广东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4年12月,廉江竹园舞鹰雄艺术团还参加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版资源库》广东编委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等指导的“中国梦,非遗情——倾情呼唤传承非遗文化大型公益演出”;2015年9月,又参加了第三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暨2015年湛江市民间艺术节。2015年,廉江竹园舞鹰雄艺术团的《鹰雄相斗竞风流》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第十二届山花奖。

荣耀背后,舞鹰雄的传承发展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等问题。可喜的是,在廉江市仍有很多年轻人执着于这项民间艺术,上千人都曾经有过舞鹰雄的表演经历。只要村里有活动,舞鹰雄队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赶回家乡相聚在一起,扮演好心目中的大英雄——“鹰”和“雄”,撑起舞鹰雄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片天。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