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廉江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是纸的渊源,至于发展到如今的现代纸,就不得不提到廉江的造纸术了。

位于青平镇斑鸠林油行门的手造纸旧址,在清末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曾是闻名两广的手工业区,仅大型的花生油榨油厂就有十几家,生产的花生油畅销两广,“油行门”之名由此而来。十九世纪初,廉江“油行门”手造纸便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出现,上百年过去了,手造纸不仅没有没落,而且传承发展了下来,经过创新发展,已经开发出包括凹凸纹纸、花瓣纸、自然纤维纸、云龙纸、石印纸、麻丝纸、滴蜡纸、暗花纸等系列的产品。

构树皮是廉江“油行门”手造纸的原材料,构树是雷州半岛常见的植物,七枝八杈,长不高,当地人称它为“不成材”,这种植物性味苦,有微毒,用它做纸,韧性足、防虫、防腐,放得越久越好。当时这种手造纸的主要用途是主要为装裱礼品饰盒、灯笼、窗花、装饰纸、扇纸、伞纸等,同时也是轫性较好的手工艺纸。

造纸先后经过几道工序,首先是采割生鲜构树皮,这里颇有讲究,端午节前和冬至节前一个月内是采割的最佳时机,因这个时期的树木吸收的水分主要在树身的皮与杆肉之间,水分聚在皮层,容易剥落,过了这两个季节的树皮很难剥下。当地人选择半年期生长的构树嫩枝,剥骨留皮,越嫩的树皮纤维越细,纸质越柔滑。刮去树皮表层外皮,整理去除残缺黑点、伤口,成扎捆起来。

其次是隔氧处理构树皮,趁树皮湿润新鲜,当地人将处理过的树皮成捆置于水下淤泥内,保持水深50至60公分左右,隔绝空气,浸泡约半个月,待构树皮的木质素和树皮胶完全分解后捞出,用水洗净,用石灰水漂白。浆液制作,纯手工制作是将漂白好的构树皮用木棒槌擂碎捣烂,然后置于水池中搅拌成浆液。现在,工厂已经可用简单机械搅拌成浆液。但是,浆液中的纤维须保持在2mm长度左右,以确保证成纸后纸张的挺度和拉力度。

近年来廉江造纸业创新传统古法造纸工艺,发展了利用树皮和花、草、叶等制作花草纸的技术,这种纸纸张密度大、不易透风、不易爆裂、耐折叠,同时具备防蛀、防腐的特点。红色的杜鹃花、绿色的竹叶草、紫色的大蒜皮,还有农村随处可见的香蕉叶、牵牛花叶子、稻草等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在与构树皮邂逅后,竟然能变成一张张带着花草清香的纸。成纸后,将不同的花、草、叶贴上作装饰,夏天置于室外晒四个小时,冬天晒八个小时,就变成了一张纯天然植物纤维制成的画。这种花草画不需要一笔一墨,也不需要高超的画技,以其自然、质朴而愈显得珍贵,甚至可以说,每张画都是独一无二的,体现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这种花草纸被加工成工艺品或生活用品后,出口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廉江造纸人在学习手造纸技艺过程中发现,通过生活的器具,能做出简单的手造纸,从而萌生出手造纸走进课堂的想法,为传承和发展手造纸的传统文化,开创新的模式,不再局限纸张的销售,而将手造纸以纸浆制作及文化载体的模式推向市场,发展到家庭,力求让造纸术更广泛地传承发展下去。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