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title : '' }}
{{ play_currtime }}
{{ songarr.length > 0 ? songarr[play_idx].file_time : '' }}

廉江簕古粽

粽子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关于粽子或端午的来源,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在粤西文化中,粽子又被称为“古粽籺”,而关于古粽籺的起源,粤西地区却有着自己的故事。相传公元500年,冼太夫人带兵行军打仗。兵法云:贵在神速,却无奈被生灶做饭占用了太多时间。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把蒸熟的粮食包裹起来,方便携带,随时可以食用。这就是粤西地区最早的裹蒸粽。

广东的裹蒸粽以肇庆裹蒸粽名气最盛,但实际上廉江的裹蒸粽也极富特色,并且早已不再只是端午节才会享用的应节美食,而是普罗大众寻常生活中随时可见的日常点心。

廉江裹蒸粽软硬适中、香滑可口。裹蒸粽是采用干荷叶来包,先铺上一层糯米,再铺上一层绿豆;然后依次放入猪肉、火腿、烧肉、烧鸭、冬菇、虾米、栗子和半边咸蛋黄等等;最后,又铺上一层绿豆和一层糯米,包成“四方形”,用水草来结扎,就可以放进蒸笼锅,隔沸水蒸熟。用莲叶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后有一股芬香的荷叶味,吃起来特别可口。

在廉江的裹蒸粽里,有一款特别历史悠久,传承了百年的古法粽子,那就是廉江家喻户晓石岭镇的的“簕古粽”!当地人又叫“古粽籺”。

簕古粽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同于其他粽子多采用荷叶或竹叶包裹,而是用簕古叶作为包材。簕古叶,又名露兜叶子细长,两边与中间共有三排小刺,尖锐无比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药用疗效。

七八十年代,每到端午节,家里必定是早早就忙开的。到了过节的前几天,要一大早的就去野外采集新鲜簕古叶,被露水沾湿的簕古叶很鲜嫩。采集簕古叶非常讲究,只能采上面的几枝嫩叶,采集完毕,就马上放在阳光下晒一晒。还要浸泡糯米和准备小孩子最喜欢的五花腩。那时候的簕古粽没有现在那么多的花样,一般是蛤蒌叶包住肥猪肉。

蛤蒌叶,真正的名字叫“假蒟”,是南方的一种传统香料,其功效为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对人的胃腹痛、咳嗽、水肿、疟疾、牙痛、疝气等有一定的疗效。在簕古粽中放进一片蛤蒌叶即可中和猪肉的肥腻,又可中和糯米的湿热,祛热毒。可以这样说,蛤蒌味的簕古粽,才是小时候的味道。

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无论身处何方,在端午节人们当天必定会赶回来。然后,院子里的大人们就开始忙起来,淘米的淘米,浸米的浸米,切猪肉的切猪肉。而小孩子,他们不是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就是围在大人们身边递送粽叶“当小工”。那时,不论走过谁家门口,总能看到大人们围着一簸箕一簸箕的材料,手中粽叶翻飞,三片粽叶卷成一个锥子形,满满填上糯米,中央一片腌透的肥肉,双手上下翻转,来回转折几次,一只玲珑标致的粽子便出现了。

簕古粽还没全部包好,灶台的火却早早生好了,下锅后没多久,糯米和粽叶的香味就随着风四处飘散。而这时,在院子里打闹的孩子们闻到香味后就会围拢过来,紧紧的守着灶台,任凭大人怎么赶也赶不走。

簕古粽做好后,邻里之间必定会互相赠送,大人们在寒暄中互相祝福,而小孩子则在显耀着自己家的粽子,以及妈妈给自己做的五彩绳。对了,在端午节当天,廉江人还会买草药煮药水午时为小孩洁身沐浴,据传用五月“龙舟水”和草药煮水沐浴,可以洗疮洗癞,健健康康。

现在超市里,菜场上,各种口味的簕古粽,价格不尽相同,口味有甜有咸,但再也难于找到童年时代的那种味道了。一颗颗自己亲手包裹的粽子,包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传承着亲情以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



选择集数(共1集)

  • {{ index+1 }}
  • {{ item.title }}
  • {{ item.file_time }}
  • {{ item.view }}